龙砂医学,肇起于宋元,隆盛于清乾嘉时期,再兴于清末民国至今,绵延700余年,为中医学的一个重要流派。
龙砂之名,缘于江阴华士(旧称华墅)地区的白龙山和砂山,合称“龙砂”。

“东南宗师”陆文圭曾在江阴城东龙山脚下的华士镇专心致力于包括中医学在内的文化教育事业50余年,为龙砂文化区的形成发展和龙砂医学的产生起到了重要的奠基作用。
龙砂地区名医辈出,最早可追溯至宋代的“名医进士”许叔微,从陆文圭的诗作中可见其对许氏的推崇。许叔微是经方派创始人之一,对伤寒经方的推广应用贡献巨大,近来更发现了他对《黄帝内经》运气学说的活用,对龙砂医学学术思想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影响。之后元代晚期有名医吕逸人,明代嘉靖年间有名医吕夔与其孙吕应钟、吕应阳“一门三御医”等。至清代形成了以华士为中心和源头并不断向周边扩大,乃至影响全国的龙砂医学流派名医群体。清代著名学者孔广居在《天叙姜公传》中描述:“华墅在邑东五十里,龙、砂两山屏障于后,泰清一水襟带于前,其山川之秀,代产良医,迄今大江南北延医者,都于华墅。”生动形象地勾勒出了龙砂医学当时的盛况。清代中晚期至民国时期,随着锡澄地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达,龙砂医学再次崛起,涌现出王旭高、薛福辰、柳宝诒、张聿青、曹颖甫、薛文元、朱莘农、朱少鸿、承淡安、夏奕钧、邢鹂江等著名医家。

在龙砂医学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鲜明的学术特色:①重视研究和善于运用《黄帝内经》的运气学说;②活用经方治病,强调方证相应,重视辨体识证;③善用膏滋方奉生调体治未病。
2012年,龙砂医学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正式确定为全国首批64家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之一。2013年,经无锡市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在无锡市中医医院挂牌成立“无锡市龙砂医学流派研究所”。首届国医大师朱良春、颜德馨任终身名誉所长,第二届国医大师夏桂成任学术顾问。
随着龙砂医学的现代崛起,目前其影响力已辐射到国内各省区、港澳台地区及海外,顾植山、黄煌两位代表性传承人各具特色。五运六气指导临床应用疗效显著,前来拜师顾植山教授学习五运六气者已近700人;国际经方热的“点火者”黄煌教授,致力于经方的推广,倡导“经方惠民,藏方于民,还方于民”,更将经方的火种带到世界各地,受益者无数。
主要成就
1.专著出版:深入挖掘龙砂医学古籍文献,整理出版《龙砂医学丛书》;围绕龙砂医学三大学术特色,先后出版《五运六气——打开<黄帝内经>的钥匙》《疫病钩沉——从运气学说论疫病的发生规律》《黄煌经方使用手册》《张仲景50味药证》《中医十大类方》等多部专著。

2.非遗传承:龙砂医学诊疗方法于2014年与2016年先后入选无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江苏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3.特色门诊:依托无锡市中医医院开设“龙砂医学特色诊疗中心”,汇聚现代龙砂医学代表性传承人定期进行门诊诊疗与带教。将龙砂医学特色与心血管、消化、妇科、血液、肿瘤、风湿、治未病等专病专科耦合,应用中医学中最具特色优势的原创性诊疗思维与诊治方法、独到的养生见解,服务锡城百姓健康,指导养生治未病。

4.学术引领:中华中医药学会五运六气专家协作组、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五运六气专业委员会先后成立,秘书处均挂靠在无锡市龙砂医学流派研究所。“黄煌经方沙龙”网作为一个专业推广经方的网站,实实在在地享有了国际知名度。2018年开办“龙砂之声”学术沙龙,通过每月一次的交流互动,传播龙砂医学的精髓。

5.科研创新:围绕龙砂医学相关特色积极申报各种级别科研项目,通过项目推进研究工作的深入,主持了国家“十一五”“十二五”科技重大专项中有关疫病预测的专项课题,并承担多项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发表相关研究论文数十篇。

6.学术传承:2017年,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后流动站与无锡市中医医院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联合开展龙砂医学的博士后教学。每年主办多次以龙砂医学学术特色为主题的国家级和省级继续教育项目,吸引近千名学员前来学习,将龙砂特色诊疗技艺真正传承开来,普惠于民。
7.科普惠民:近年来在报刊杂志、电视电台以及自媒体发表多篇以将龙砂医学中博大精深的养生保健治未病思想及具体的养生保健方法为主题的文章,更是先后出版了《经方历》《2019顾植山五运六气养生周历》,传播中医药文化,惠及百姓,好评如潮。
特色技艺
五运六气:在“天人相应”整体观指导下,重视《黄帝内经》五运六气理论,并将其灵活运用于临床诊疗及养生治未病中。尤其善用三因司天方治疗各种内伤外感疾病,对多种疑难杂症的治疗有独到之处。此外,在五运六气理论指导下,龙砂医学特色诊疗中心还开展了龙砂运气方、龙砂运气贴、龙砂袋泡茶等特色诊疗技艺。
经方:重视《伤寒论》《金匮要略》的研究,强调方证相应,重视个体差异,提出“方-病-人诊疗模式”,灵活应用经方治疗现代的常见病、多发病以及一些疑难病,传承发扬经方有效、经济、简便的优良传统和独特优势。
膏方:坚守以环太湖龙砂文化区为中心的江浙沪地区民俗内涵,顺应“冬至一阳生”的自然规律,结合五运六气理论,开具一人一方,选用道地中药材,利用传统制膏工艺制作。能更好地发挥膏滋冬令藏精补肾,春来奉生强阳的功效,对于各种体质的人群均可进行养生健康调理,对慢性病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龙砂医学活态传承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龙砂医学流派传承工作室代表性传承人
顾植山
无锡市龙砂医学流派研究所所长,教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江苏省非遗(龙砂医学诊疗方法)代表性传承人。对运气学说多有默运,深入阐发了运气学说中三阴三阳开阖枢、“三年化疫”“伏燥论”“七损八益”及《伤寒论》中的“六经欲解时”等重要理论,发掘推广了“三因司天方”的临床应用,先后担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特别专项课题、国家“十一?五”“十二?五”科技重大专项课题组负责人,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五运六气研究专家协作组组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五运六气专业委员会会长。善用五运六气理论治疗中医内科、妇科杂病、老年病及诸多疑难杂病。
黄 煌
无锡市龙砂医学流派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经方学院院长,江苏省名中医。以经方的方证与药证为研究重点,用现代医学的语言对经方的传统方证进行破译,并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与研究,开创性地提出了以“方-病-人”为中心的“方证相应”学说和“方人药人”(经方体质学说)学说。从医30余年,擅用经典古方治疗各科疑难病症,特别是西医诊断明确,尚无有效治疗手段的疾病。
“龙砂医学诊疗方法”代表性传承人
陆 曙
无锡市龙砂医学流派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无锡市龙砂医学诊疗方法代表性传承人。现任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五运六气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中华中医药学会五运六气研究专家协作组秘书长。师承国医大师陈可冀院士、龙砂医学流派代表性传承人顾植山教授、黄煌教授,擅长以龙砂医学经方、膏方及五运六气方法诊疗心血管疾病、失眠及中医疑难杂病,精于中医养生康复与健康保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