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动态调整,发热门诊这一主战场的就诊峰值每天都在刷新,从日接诊量三、四十直线飙升到500多人次,已是日常接诊量的10多倍,队伍从大厅一直排到了门外。
冬日的室外寒风凌冽,但发热门诊每班的医护人员每天近8个小时马不停蹄地接诊,顾不上喝水吃饭上厕所,贴身的衣物照样湿了个遍。患者中大多是因感染出现不适前来就医,其中不乏新生儿、孕妇和高龄老人。
“护士,瓶子里没水了。”“医生,这药吃了能退烧吗?”……发热门诊里,全副武装的医护人员忙得团团转:“一天班上下来腰都要断了!”伴随着这些床位的瞬间满员,医护人员却在不断中招减员。作为与疫情“短兵相接”的前沿阵地,发热门诊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工作压力。
“目前,发热门诊每天的输液量就有200多个人,患者的情况和之前有了很大的变化,我们从筛查为主转变为治疗为主,无论诊疗还是护理,难度都很大。”范春艳直言,“因为要一直和病毒近距离接触,这里每天都有人倒下,但是大家都在努力克服,不肯离开。”
在诊室内,时不时传来一阵阵咳嗽声,循着声音看去,原来是医护人员自己拖着病体坚持为患者治疗,胡佳佳、杨葛巍因为连日劳累,不能好好休息,讲几句就要咳上一阵子。
“我能多坐一会儿就能多干点儿活,为大家分担工作。”医生虞嘉康也感染了,高热不退,同事隔着防护面屏都能看到他烧红的脸和眼睛,纷纷劝他提前下班喝点水休息,养好身体再上阵,他也不吭声,硬是坚持把病人看完才稍稍停顿一会儿。
如今,医院发热门诊已然成为疫情防控工作的主战场,全院医护人员都在关心着这里的战友们。儿科主任潘玮得知自己“阳”了之后,立即联系医务处,主动要求前往发热门诊支援。
信息统计中心主任童思木也是如此,恰逢发热门诊扩容改建,信息系统时不时需要专业人员现场进行调试,感染了的他为了方便工作,选择住在医院附近。他说自己症状还算轻,“阳”着正好可以到发热门诊内开展工作,保存下尚未感染的实力全心完成其他更重要的工作。
无论是三年来始终驻守在发热门诊,还是临时抽调前去支援的医护人员,他们每一个人都严谨认真,尽职尽责。这些人里有的是妈妈,家里小孩和老人都感染了,却无法回家照顾;有人被感染,还是坚持上了整个夜班……能多看一个病人是一个,“让大家早日回归正常工作生活”是他们此刻坚定的信念。
凡人微光,星火成炬,每一个人的努力都值得被看见、被尊重 !春天就在不远的地方,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