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小长假内
市中医院的手术室出现了这样一幕
究竟是什么情况
让主刀医生们“跪着做手术”

事情是这样的...
清明假期的一个清晨,一辆救护车呼啸而来停在医院急诊门口,急救车上抬下来的女患者让接诊的医护人员倒吸一口凉气——患者整个下半身都浸湿在血泊中,神志不清!
原来,患者洗澡时不慎滑跌,一屁股坐在翻倒的小板凳上,凳腿不偏不倚正从肛门中插入。家人也被这突如其来的“灾难”吓傻了,一时情急,拔出凳腿,没想到血却立刻喷涌而出。辗转多家医院后被送来了市中医院,这时离受伤已经过去了3个多小时。
多科室携手 生命“接力赛”
时间就是生命
能抢一秒是一秒
由于出血过多,患者已处于休克状态,医院立刻开通急诊绿色快速通道,急诊科医护人员有条不紊地给予吸氧、心电监护、完善核酸等相关检查,为接下来的手术做好准备。
经过初步的判断,患者的外伤涉及器官较多,伤情复杂,医疗总值班蔡靓羽主任迅速联系了多个学科,很快,普外科、妇科、肛肠科、麻醉科、手术室、ICU、内镜中心、输血科、放射科等抢救人员纷纷火速抵达现场,一场为生命接力、多学科联合抢救的集结战就此打响。
出血过多,深静脉塌陷,补液补不进!没有了静脉通道,就相当于掐断了生命通道,麻醉科副主任徐敏逸当机立断,使用超声定位,迅速为建立起深静脉通道,看着一袋袋液体和血浆输入患者体内,大家被揪起的心稍微了安定一些,经过抗休克治疗,患者的生命体征也初步稳定下来。

很快,患者被推入了手术室,抢救团队趁着这一喘息的时间,立刻对麻醉状态下的患者进行必要的检查,于是出现了文章开头的一幕,为了能给患者仔细检查,外科副主任唐建东跪在地上为患者检查伤口。
当手指探查进直肠时,唐建东触及了一个比较大的裂口,为了能够更加清楚损伤的位置、损伤的范围,他在“徒手”清除血块、纱布填塞压迫止血后,提出了行肠镜检查直肠损伤情况,排除多处损伤。
内镜中心袁蒲副主任医师立马“上阵”,别看就一个肠镜检查,也是非常考验技术的。一来是急诊肠镜,患者无法提前做好肠道准备,肠腔内大量粪便及血凝块,造成视野不清,二来为了避免粪便通过近端损伤肠管逆流腹腔引起污染,采用了无充气检查,这都大大增加了检查的难度,但袁蒲心中有数,手下很稳,一根管子在她的操作下稳稳地在患者肠管里“行走”,最终有快又准确的发现一处直肠破损穿透至肠腔外,排除了近端直肠暂无损伤,为后来的手术节约了时间。
此时,患者体内损伤情况已大体明了:失血性休克、肛门撕裂伤、直肠前壁破裂、阴道后壁破裂。
病情来势汹汹,为了确保手术能顺利进行、术后能尽快康复,大家迅速制定了周密的手术计划。之后,普外科唐建东主任医师、妇科任宝红副主任医师、肛肠科李春伟主任医师轮番上阵,止血、肛门修补、直肠破裂修补、阴道破裂修补、剖腹探查、乙状结肠造瘘……每一步操作都精细地进行着。

李春伟主任进行肛门缝合时,这样一个动作保持了近半个小时——身体近乎半悬在空中,头颈部始终处于仰视状态,一个操作完成下来,整个背部也是相当吃力。
唐建东副主任在剖腹探查排除了盆腔内大量积气积液后,细心地位患者做了一个保护性造口,为了防止术后大便从缝合的伤口处溢出,影响愈合及康复。
手术部的医护人员各司其职,专人负责动脉血压监测、血气分析、体温保护、扩容、输血、循环复苏、凝血功能监测……一切有条不紊。

时间一点一滴过去,手术进行了整整3个小时,手术结束时钟已经指向了快5点,这时候大家才想起来,原来中饭都还没来及吃,它们还都整整齐齐地“躺”在办公桌上,这就是医护人员的工作常态,他们的心里始终装着自己患者的生命安全!

目前,这位患者在手术后已经转入了普通病房,伤口恢复良好,病情逐步平稳,短短几天的休养,如今她已经能比较稳地独立行走。

市中医院在中医优势辐射全市的基础上,还承担“区域性医疗救治中心”功能,建成中国胸痛中心(标准版), 中国心衰中心,江苏省创伤救治联盟会员单位,无锡市胸痛、创伤、卒中救治中心,综合救治能力快速提升,全体医护人员用他们无私的奉献、精湛的技术,守护这一方百姓的生命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