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工作室简介 专家简介 工作室成员 相关科室 学术思想 临证经验 联系我们 返回主站
 
 

 

工作室简介
专家简介
工作室成员
相关科室
学术思想
临证经验
联系我们

    调肝安心辨治心悸
    吴师认为心悸虽病在心,与五脏相关,肝是心悸发病的重要脏器,在辨证论治的同时强调调肝安心治法。心主血脉,主神明;肝主疏泄及藏血。肝脏体阴用阳,通过调达气机,和畅气血,而参与人的精神活动。心肝两脏相互资生,相互协同,以保证机体各脏腑生理活动之需。吴师认为,现代日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工作、社会、家庭给人们带来太大的压力,由于长期恼怒、忧思,精神紧张,导致人体气机紊乱,脏腑气血阴阳失调。在七情中伤及肝脏尤为突出。明代《薛氏医案》曰:“肝气通则心气和,肝气滞则心气乏。”若肝气失调可致心病,肝又与五脏六腑密切相关,若肝病又可延及其它脏腑,而变生痰、火、瘀、虚等证。情志内伤,郁怒伤肝,肝气郁结,疏泄失常,气血运行失畅,进而伤及心脉。心五行属火,肝郁气滞,日久极易化热,心肝火旺,心神不安。肝失疏泄,耗伤阴血,肝失所藏,必致心失所主,心脉失养。肝气郁滞,气血运行失畅,气滞血瘀,络脉瘀滞,心脉失畅。肝郁气滞,肝木乘脾,致脾失健运,精微不化,生血无源,进而可致心肝血虚;脾失健运,水湿内停,聚而成痰,痰饮阻络,又生瘀血,阻于心脉。肝气郁滞,横逆犯胃,可致胃失和降,胃不和则心不安。肝阳上亢,化火动风,下灼肾阴,可致肾阴虚损,无以濡养。吴师强调治疗心悸应在辨证基础上重视调肝,调节肝脏疏泄功能,以改善气血运化失调,堵其痰、火、瘀、虚之源,以安心神,阻其发展。
    吴师临床常用调肝安心辨治心悸。平肝泄木,和胃安心:适用于心悸常因情志不遂诱发或加重,症见心悸不舒,怫郁惆怅,胸膈满闷,喜叹息,脘痞嗳气,纳呆恶心,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此乃肝失疏泄,心气郁滞,胃失和降。常用柴胡、白芍、青皮、陈皮、枳壳、香附、川芎、苏梗、合欢皮、柏子仁、枣仁、远志、茯苓、麦芽等药。气郁化火加左金丸、山栀;气滞甚者加木香、沉香;兼胸闷口粘欲吐者,加半夏、竹茹、砂仁化痰降逆。养血柔肝,健脾安心:适用于肝郁脾虚,气血不足或久病心血暗耗,肝经虚惫,不能生益心经之心悸。症见心悸日久不愈,烦劳郁伤,头晕神倦,气短乏力,舌淡,苔薄白,脉细。药用柴胡、白芍、当归、太子参、白术、茯苓、茯神、炙草、黄芪、淮小麦、枣仁、青皮、陈皮等。气阴两虚者加黄精、麦冬、生地、五味子;心悸重者加龙骨、牡蛎、远志、柏子仁、珍珠母重镇安神。清肝泻火,镇心安神:适用于气郁化火,扰于心神之心悸。症见心悸不安,急噪易怒,失眠多梦,头目不清,头痛,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药用丹皮、山栀、柴胡、白芍、白术、茯神、菖蒲、郁金、远志、枣仁、柏子仁、淮小麦等。火热灼盛者,加龙胆草、黄芩、生地等,风阳上扰头目者,加天麻、白蒺藜、菊花、夏枯草、珍珠母、龙骨、牡蛎等平肝潜阳。疏肝理气,和血安神:适用于气滞日久,血行不畅之心悸。症见心悸,胸闷不舒,甚则胸背胁痛,舌暗,苔薄白,脉弦涩,药用柴胡、赤芍、当归、川芎、红花、牛膝、香附、郁金、丹参、桃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