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专科健康科普专栏(十二)——夏秋交替 当心患上“歪嘴风”
点击数:  添加日期:2016年09月20日  

  周围性面瘫,又称面神经麻痹,俗称“歪嘴风”、“吊线风”等,是以颜面表情肌群的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疾病。其主要症状表现为患侧面部表情肌瘫痪、前额皱纹消失、鼻唇沟平坦、不能作皱额、蹙眉、闭目、鼓气和噘嘴等动作,症状发生突然,进展迅速,可在数小时或1-3天内达到高峰。伴随症状可能有听觉过敏,泪液减少,味觉改变及耳后乳突区疼痛、耳内或下颌角疼痛。

  面瘫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在季节交替时节,特别是气温变化无常时会高发,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及生活。

 

  数点面瘫的多种“病因”

  中医认为的病因是:人体正气不足,络脉空虚,风邪、寒邪乘虚入中而致病。例如雨淋、吹风扇、吹空调、坐车受风等。

  西医认为的病因有:感染性病变,如耳部带状疱疹、中耳炎、乳突炎等;肿瘤,如基底动脉瘤、听神经瘤等;头面部外伤;中毒,如酒精中毒,药物中毒等;代谢障碍,如糖尿病、维生素缺乏;其他病因,如血管机能不全,先天性面神经核发育不全等。

 

  治疗把握“三早”原则

  面瘫的预后大多良好,多数病人在1-6个月间恢复,70%-85%彻底恢复或恢复比较好,少数病人可能因为治疗不及时或个体原因,完全不能恢复或者恢复不理想,约10%的病人可能再次复发。

  面瘫从出现症状到治愈,通常有4个病程发展阶段。第1周为面神经麻痹期;第23周是病情稳定期;第34周是面部神经复苏期;第1个月至第6个月是面神经恢复期。即使发现病情,立即到医院接受正规治疗,也会经历这4个发展阶段。尤其是在第1周至第2周,症状会有加重的表现。这不是因为治疗的效果不好,而是疾病发展的正常表现。如果不进行治疗,症状可能会更加严重。面瘫的治疗需要一个过程,万万不能急于求成。

  目前面瘫的治疗方法很多,归纳起来也不外乎中医、西医两大类,中医的治疗首选应该是针灸的治疗,其次是服用中药。西医也分保守的药物治疗和外科的手术治疗。急性期的面瘫一旦确诊,若无药物禁忌,应尽早使用激素、甲钴铵和对症治疗,同时配合针灸,要把握“三早”原则,即早发现、早治疗、早康复。

 

  应对面瘫针灸为“上策”

  针灸疗法在面瘫的治疗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周围性面瘫刚发病初期针灸治疗效果较好,面瘫发病的第一周针灸治疗一般恢复很快,因此建议面瘫刚发病的患者早点采取针灸治疗。针灸可以明显改善病变面神经局部的血液循环,增加新陈代谢,促进修复。从经络的角度分析面瘫的病机为经气痹阻,经筋功能失调,只要是手、足太阳和手足阳明经筋功能失调所致,治宜取手、足太阳和手足阳明经经穴为主治疗,治疗方法可以多样化,普通针刺、透刺、梅花针叩刺、针刀、艾灸、电针、拔罐、穴位注射、埋线等方法根据病情联合使用。在针灸的治疗过程中,还需要因症因人进行辨证分型:

  风寒型 面瘫早期有受凉史,症见发热恶寒、面部板滞、舌淡、苔白、脉浮紧者,辨证为风寒型,针刺治疗时可加用灸法,同时配合患侧面部神灯照射。

  风热型 发病初期发热重恶寒轻、面部皮肤烘热、耳后乳突胀痛、舌红、苔黄、脉浮数者,辨证为风热型,治疗时除常规取穴外,取曲池、列缺、大椎疏风清热,配合耳尖、大椎放血。

  痰湿型 发病后症见呕恶胸闷、面肌麻木、身体困重、纳呆、耳鸣、视物模糊、舌淡、苔腻、脉滑者,辨证为痰湿型,常规针刺治疗时配合足三里、三阴交、丰隆、太冲等穴,可加灸,以益气健脾、温化痰湿。

  气血不足型 患者恢复较慢,病程延长,兼见肢体困倦无力,面色萎黄、头晕等症,辨为气血不足型,治疗时加灸关元、命门、气海、脾俞、胃俞、足三里,以健脾胃益气血。

 

  健康生活习惯“赶走”面瘫

  面瘫发生后,除了及时正规就医,坚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及自我康复训练也同样要引起重视。面瘫患者在生活中需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忌:生冷油腻刺激性食物,不易消化,热性补药,热性食物,烟酒,浓茶,羊、狗肉,动物内脏等。

  食:新鲜蔬菜,粗粮如豆类,黄豆制品,玉米,瘦肉,洋葱,山楂,海带,大枣,苦  瓜,黄瓜,香蕉等。

  动:适当活动,加强身体煅炼,常听轻快音乐,心情平和愉快,充足睡眠。

  减:减少光源刺激,如:电视、电脑、紫外线等。

  勿:用冷水洗脸,遇风、雨寒冷时,注意头面部保暖。

  面瘫的患者还需要坚持表情肌的针对训练,即抬眉、闭眼、耸鼻、示齿、努嘴、鼓腮。每个动作持续5-10秒钟,连续训练10次,每日锻练2-3次即可。

 

  面瘫“未然”时如何“防患”

  面瘫的发生常常是由于劳累、紧张或汗出后体虚,身体抵抗力下降,且头面部受风寒所致。所以,在生活中多注意以下几点,一定可以防患于未然。

远离风寒  吹冷风、受冷水刺激是最常见的致病因素,因此不要图一时之快,直吹久吹空调、风扇,尤其是在体力活动出大汗之后。在乘车、户外乘凉、洗浴、饮酒后也应注意不要让风直接吹头面部,年老体弱、病后及患有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人,应尤其注意。勿用冷水洗脸。

  注意休息  面瘫的预防和治疗期间都应该注意休息,保证睡眠充足,少看电视、电脑、避免各种精神刺激和过度疲劳,以利疾病的康复。

  心理减压  面对来自工作、学习、社交、家庭生活等各方面的压力时,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如:倾诉、听音乐、旅游等。

  适当锻炼  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一些适宜的体育项目,如:散步、打太极拳、跳舞等,长期坚持下去,会使体质得到增强,对风寒的抗御能力也会大大提高。

  合理膳食  少吃油腻滞胃、不易消化的食品。要多吃一些蔬菜和水果,来维持足够的维生素摄入。另外还要吃一些米面、粗粮类食物,以保持机体足够的能量供给,增强抗病能力。

 

  我院针灸科:传承经典 矢志创新

 

  针灸科由“杜氏金针”创始人杜晓山创建,是无锡市中医重点专科。2012年,“杜氏金针手法”入列无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在继承“杜氏金针”的基础上,运用理、法、方、穴和辨证施治的原则进行系列治疗。“杜氏金针手法”以其无痛、效验的特点,深受民众认可和青睐,在锡城及省内周边地区享有盛誉。

  科室目前开设针灸疼痛门诊、针灸中风面瘫门诊、针灸失眠及戒烟门诊、针灸减肥门诊等专病门诊,有诊察床近100张。现有主任中医师2名,副主任中医师5名,博士研究生1名,硕士研究生7名。2010年,科室与法国尼姆大学建立合作关系。

  对临床常见病种如面瘫、中风、面肌痉挛、颈椎病、急慢性腰腿痛、关节炎、肩周炎、失眠、头痛、神经麻痹等多种疾病采用综合性的传统针灸疗法,如体针、头针、舌针、面针、眼针、腕踝针、腹针、火针、梅花针叩刺、磁珠耳压等;采用冬病夏治的针灸方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过敏性鼻炎等冬天易发的慢性顽症;采用小针刀疗法、微创埋线疗法治疗颈肩腰腿痛、骨性关节炎、腱鞘炎等各种痛症;采用针刺、穴位埋线、刃针等方法达到减肥效应;在治疗中风、面瘫、面肌痉挛、头痛、三叉神经痛、眩晕、颈椎病、急慢性腰痛、坐骨神经痛、肩周炎、网球肘、腱鞘炎、膝关节炎、滑囊炎、颞颌关节紊乱、失眠、带状疱疹、月经不调、痛经、肥胖症、胃肠神经官能症、呃逆、便秘、小儿遗尿、小儿抽动症、耳鸣、哮喘、过敏性鼻炎等疾病方面特色鲜明。

 

  

【主要专家介绍】

 

丁敏 主任中医师

针灸科主任、学科带头人,硕士生导师。师从全国老中医药专家、省名中医杜晓山主任中医师,无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杜氏金针”代表性传承人,南京中医药大学兼职副教授。擅长采用多种针法以及小针刀、穴位埋线、火针等治疗中风、面瘫、头痛、颈肩腰腿疼痛、产后身痛、带状疱疹痛、肩周炎、腱鞘炎以及小儿遗尿、呃逆、失眠、眩晕、胃肠神经官能症等。

专家门诊时间:周一、三、五上午,周二全天。

 

 

杜梁栋 副主任中医师

全国老中医药专家、省名中医杜晓山先生之子,无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杜氏金针”代表性传承人。擅于运用中医推拿、针灸治疗颈、肩、腰腿痛病症及其他各种疼痛性疾病,运用注射疗法治疗腱鞘炎、滑囊炎等。

专家门诊时间:周一、三、周五上午。

 

 

蒋亚秋 主任中医师

擅长针灸治疗面瘫、中风、失眠、面肌痉挛、周围神经损伤、颈椎病、头痛、骨质增生、腱鞘炎、肩周炎、腕管综合症、月经不调、痛经、带状疱疹、心悸、肥胖、便秘等。

专家门诊时间:周一、三、五全天。

  

 

谈耀生 副主任中医师

从事针灸工作60余年,擅长针灸治疗中风偏瘫、面瘫、小儿抽动症、失眠、颈椎病、肩周炎、腰肌劳损以及各种骨关节病。

专家门诊时间:周一、三、五下午,周二、四、六上午。

  

 

冯骅 副主任中医师

针灸科技术骨干,擅长采用腹针疗法治疗失眠、便秘,小针刀疗法治疗腱鞘炎,综合疗法治疗面瘫、颈椎病、头痛、腰痛、膝关节痛、带状疱疹、月经不调、产后身痛等。

专家门诊时间:周四全天。


版权所有 无锡市中医医院 (2010-2023) 医院地址:无锡市中南西路8号(湖滨路与中南路交汇处)  
医院总机:0510-88859999 一站式服务中心电话:0510-88859999转21100 预约电话:0510-81008810
投诉咨询电话一:82757832  安全隐患监督热线:82757832  投诉咨询电话二:8008287999(座机免费电话)
邮箱:wxszyyy@163.com    邮编:214071    [苏ICP备10229589号-1]   [公安备案号:32021102001050]   网站云防护:江苏骏安检测